2018年06月11日 15:57 今晚报
本报讯 (记者庄媛 吕献峰)随着高考结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及考生迫切了解分数或求学的心理,使用多种不法手段设下骗局和陷阱,与高考相关的一些诈骗也进入活跃期。为此,天津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民警给考生及家长几点提示,教您见招拆招。
案例一:利用虚假招生网站诈骗
在高考录取阶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钓鱼网站虚假宣传,或称能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或编造可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等,再通过索取活动费、好处费甚至是学杂费等名目实施诈骗。
破解: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官方网站,网站域名后缀大多为“edu.cn”,请考生和家长仔细分辨,不要相信花钱买大学、花钱不考试等“捷径”,更不要相信任何“内部指标”“机动指标”等投机取巧的行为。现在都是电脑录取,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根本无法提档。
案例二: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行骗
诈骗分子抓住考生及家长想知道分数的急切心理,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骗取钱财。
破解:高考查分的官方渠道只有一个,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按照学校公布的查分渠道查分,切勿听信任何小道消息。
案例三:假冒高招人员诈骗
骗子会伪造报名处、咨询电话、文件及公章,假冒高招人员,打着军校、警校或艺术院校招生的幌子诈骗。
破解: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耐住性子,等成绩正式公布后,根据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在学校和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填报志愿。
案例四:“高考补助金”转账诈骗
骗子冒充教育局、财政局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电话准确报出考生姓名、学校等信息,通知考生可领取“高考补助金”,一步步诱骗考生或家长在ATM机上操作进行转账诈骗。
破解: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均不会通过ATM进行发放,考生和家长收到类似电话或短信,要先与学校及班主任沟通联系,一定不能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免上当受骗。
民警提示,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双眼,切勿着急和听信小道消息,也不要盲目“听朋友说”。有任何问题,可向学校及老师咨询,亦可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一些高校的办学资质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学校开放日实地去考察,多种途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一旦发现被骗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求助。尤其是遇到电信网络诈骗,报案越及时,警方通过快速止付机制拦截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