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讯 11月27日下午,由新浪教育主办的“新浪2017中国教育盛典高考行业峰会”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新高考之变”。在圆桌论坛环节环节,百年英才高考升学规划研究院院长梅金锁,嗨课堂高级教研顾问徐礼敏,高思教育高中部走间徐速以及京翰教育教研院院长叶钢一起就《新高考下K12辅导和高考升学规划如何更好的融合推动教育发展》展开了讨论,参与讨论的主持人是资深教育媒体人、高考升学专家娄雷先生。
圆桌论坛
梅金锁对现场观众表示高考的核心的角色一定是学生和家长。他主张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倾向,这个倾向是指未来喜欢某种职业的可能性。尊重自己的兴趣倾向,尊重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最后,一定要充分的尊重自己的价值观取向,而不是受方方面面的影响,被社会上其他人的价值观绑架了自己的价值观。
他还指出,一对一辅导和一对多辅导并不矛盾,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基本方法之后,就需要一对一的解决问题。
徐礼敏表示,嗨课堂一直尝试在教学体验中发现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问题。希望通过人工智能的研发,来多元化的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更好的了解他哪方面出现了问题。
同时,他还介绍到,在新高考改革中,教育机构也需要改革,要注重师资和教研课程的规划。
徐速在圆桌论坛中介绍,面对高考政策解读,他觉得如果能找到更专业的人,肯定最好,但是如果找不到,草根领袖相对比较容易找到。一个是比较专业的高考升学专家,像招生负责人、高校的老师,还有一类是教辅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家长和孩子有高校招生办主任这样的资源一定要用上,如果没有,相信“草根英雄”还是比较靠谱的。
叶钢认为:对孩子和家长提供长期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自发式的,优等生和成绩较好的学生是一种自驱式的学习,为他提供的是资源,为他提供新的理念。还有一种是缺乏自控力,缺乏自驱力的孩子。对于这样一种学生,教育机构提供的应该是一种强力管控和约束的服务。希望从学习行为和时间规划上对他进行非常强的管控和服务,让他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基础上他的成绩才能获得提高,学习取得正态的效率。
同时,他还指出学规划和课外辅导这两个现在还处于不同细分的领域一定会融合。当为学生提供学科培训服务的时候,前面必须有职业规划、升学规划作为引导。学科服务是在为升学规划和职业规划提供服务,我们服务的对象从以前服务学生,变成了服务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升学规划。
以下为圆桌论坛的实录:
娄雷:大家好,非常高兴在新浪教育盛典的峰会与大家见面,今天我们邀请了四位嘉宾与大家分享自己行业的经验。
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学生和家长,有一个问题,刚才在嘉宾的分享当中没有被解决,就是新高考改变了高中上课的模式。比如说“3+X”改为“3+3”,六课当中可以选择三科,问题是六选三当中的“三”,究竟是该选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我最有把握的?有专家说一定要与你的兴趣相关,因为它与你大学未来的专业相关,但是高考目前现行的制度下,我们仍然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的依据,所以又有专家说你不要从你的绝对兴趣出发,我们还是应该从自己的实力角度出发,这应该是我们家长非常希望得到的专家们的建议。
接下来请百年英才的梅院长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你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梅金锁:主持人好,来自各行各业以及观众席上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都在谈高考,高考的核心角色是学生和家长,可是我们的论坛唯一缺了这个角色,我们关起门来研究高考之变。中国2017年有940万学生参加高考,其实核心的角色一定是学生和家长。我说中国的高考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升学运动,那么围绕着核心的角色有高校,还有企业雇主和用人单位,以及中学。我们每个角色都在各取所需,高校是希望通过各种方式选拔适合自己专业要求的人才,而中学更多的需求是希望把孩子都送到清华和北大这样的学校。作为家长,其实也受到了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学校,所谓的好学校就是顶尖的学校。非常少的去思考一个问题,上好学校最终是为什么,最终他是要学一门专业,然后到社会上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去搏得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个工作成就自己的事业。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处于探索过程,没有从结果导向出发,这就带出来我们的新高考要解决什么的问题。
我们的新高考并不是六选三、七选三或者分类考试,最终要解决的是将来怎么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学有所用,以及要解决的是目前大学75%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的问题。大概有46%以上的学生出现了我的高考成绩比我的高考时候学校的最低提档线高了很多,所谓的高分低就,这部分占了很大的比例。另外更加严重的一个问题,社会现象,我们都忽略了,全国2000多所高校加起来,从2013年一直到2016年,从高校本科,研究生阶段退学回家复读的学生占到的18万,这种惊人的现象却很少有人关注它,研究它。
另外学无所用,上班以后我们发现自己的工作跟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我认为高考最终要解决的这些问题,而不是我们如何搏得一所好的高校。
我来回答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六选三、七选三的问题,我们究竟是从兴趣出发,还是从实力考分出发。我是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学者,我一直在讲,面对高考,面对新高考,这个行业没有专家,只有学者,包括我,大家都是在学习中去探讨,去摸索最佳的方式。
我坚定地主张我们的学生要尊重自己的兴趣倾向,记住,我说的不是兴趣,而是兴趣倾向,这个倾向是指未来喜欢某种职业的可能性,而不是每天待在家里打王者荣耀打得多么好。尊重自己的兴趣倾向,尊重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最后,一定要充分的尊重自己的价值观取向,而不是要受社会的影响,受家庭的影响,受方方面面的影响,不要被社会上其他人的价值观绑架了我们学生自己的价值观,虽然他们的价值观还不够稳定,不够成熟,但是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尊重他们。
娄雷:同学上学过程当中最大的一点是不确定性,从高一开始我认为我应该是这样的,等到高三的时候我发现我其实是那样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变化的过程当中。它和我们的学科学习不一样,学科学习从高一到高三学什么是有大纲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只需要把知识更加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们就能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考试方向,而且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分数。但是我们上学的时候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方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会让大家非常地无奈。而且在新高考的游戏规则之下,我的六选三或七选三的规则,是需要大家在高三之前进行抉择,因为你的使劲方向应该是比较明确的。
当我去找服务机构的时候,谋求个性化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在于我对我自己没有认知,我对我自己喜欢什么不清楚。所以会有很多老师和家长们关心,我们有没有一些专业的量表,或者现在非常实行的职业体验式的服务,来帮助学生树立对自己的认知。我非常想问嗨课堂的高级教研顾问徐老师,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徐礼敏:嗨课堂一直尝试在教学体验中发现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问题。前不久我们与科技部做了一个人工智能的课程规划,嗨课堂自己的IT部门也在做一个相当于人工智能的研发,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开发教学助手助理,帮助学生来我们这边体验,多元化的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更好的了解他哪方面出现了问题。
娄雷:对于教育行业的人来说,可以发现它与别的行业相比较有非常大的不同,即受到地域性和政策的制约比较明显。比如高考是以省为单位的,所以你很少能够见到我们有这种全国性的高考政策解读专家,这个专家要对所有的政策都很了解,各个省的游戏规则,包括各个大学在某个省的游戏规则,他都了解。所以,你能够看到在教育咨询行业当中出现了很多草根领袖,但是顶端资源相对比较少。徐总监,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您更建议他去找这些接地气的专家去咨询,还是去找在全国拥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去咨询。因为拥有较高声誉的专家他掌握更多资源,他了解高校的规则。比如在地方我连高校招办主任都见不到,只能看他们的访谈和新闻采访,从您的角度来说,您更建议我们的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做?
徐速:我觉得草根英雄更容易找到。您刚才问我的这两者相比较来说,如果您能找到更专业的人,肯定最好,但是如果找不到,草根领袖相对比较容易找到。一个是比较专业的高考升学专家,像招生负责人、高校的老师,还有一类是教辅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家长和孩子有高校招生办主任这样的资源一定要用上,如果没有,相信“草根英雄”还是比较靠谱的。
娄雷:为什么?他掌握的资源不够多,在重大人生转折咨询当中,问他不会有一定的风险吗?
徐速:如果有专业的资源一定要用,但是“草根”的资源当做一种建议也是一个选择。
娄雷:接下来问一下京翰教育的叶院长,我们之前的信息发布发现媒体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新浪教育做的高考招生办的系列访谈,媒体做这方面的事情有一个服务上的缺陷,它不是伴随式的,你只能自己看、自己悟,没有办法一一的照顾每一位同学进行解读。在我们的教育领域这种模式是不是更有作为。另外招学科老师相对比较简单,学业规划的专家,能够从事这方面的人才,高校没有培养的专业,只能靠社会上自己主动的学习。这种人才缺乏,我们该如何很好的去找到解决的方法?
叶钢:如何对孩子和家长提供长期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生在京翰学习的时候,他的学习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自发式的,优等生和成绩较好的学生是一种自驱式的学习,我们能够为他提供的是资源,为他提供新的理念。还有一种是缺乏自控力,缺乏自驱力的孩子,这种孩子在辅导机构占绝大多数。对于这样一种学生,教育机构提供的应该是一种强力管控和约束的服务。希望从学习行为和时间规划上对他进行非常强的管控和服务,让他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基础上他的成绩才能获得提高,学习取得正态的效率。
这跟我们的时间规划是联系在一起的,必须时时刻刻将升学的目标贯穿到学习中去。你为什么学,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潜移默化才能促使他的学习有一种驱动力。我们这种培训机构长期的跟踪服务对于学生的学习规划是有帮助的。
第二个问题,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第一批专家是怎么来的?他是在实践中,在工作中由一个一个的案例堆积出来的。京翰会将所有学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归总和汇集,形成我们的从业经验和从业辅导,在全公司或全行业共享。我觉得共享和分享的理念会慢慢地促使我们对这个行业或者说这个领域逐步地深入了解,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的一套经验,一套方法。当这种经验积累之后,10年,20年,一个人一直在这个领域耕耘下去,他就会成为专家。
娄雷:我们发现培训机构都有一个特别的机构,即教研院,他们在研究教学的方法和学科的知识。问梅院长一个问题,对于很多家长或学生来说,我们经常看到教育机构有这样一种模式,像大课,名师很有名,但照顾不到我的孩子。第二是小课,钱不是很多,至少能兼顾到我的孩子。一对一,能够全力以赴地为我的孩子服务。刚才有一位嘉宾谈得也非常好,讲到通识化知识的时候,用的是班组。就像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有很多常识性的知识,比如提档线、录取线、控制线,各个省都一样,这是基础名词,采取班组式的教学。对于个性化的,比如依据某个人的实质弱科,怎么进行提分?同时在教育咨询过程当中,同学们选学校、选专业每个人也是要靠一对一服务的。在多种教育的培训模式当中,您觉得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做选择?是从经济方向上做选择,因为价钱不一样,还是从效果方向上做选择,因为效果也不太一样,还是有其他的方向?
梅金锁:这几个问题不矛盾,是辩证和统一的关系。我认为一对多或者一对一,大班、小班,最终是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成绩提高只是一个现象,成绩提高不上去也是一个现象。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都很少去挖掘出原因。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每个学生原本对学习是感兴趣的,为什么后来不感兴趣了?为什么喜欢打游戏了?为什么喜欢各种其它的方式了?是因为他找不到学习比打游戏更好玩的理由,或者你告诉我,我提升成绩的路径是什么。可是我们的孩子在大课上接触到的都是通识教育的知识点,但是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解决问题显得非常的乏力。
平时一对一帮助学生做指导,做规划和咨询的时候,几乎65%左右的学生,当家长回避的时候,在我面前都会流下眼泪,他们很孤独,他们也很无助。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家长,是长辈,是老师,学生面对的群体是他们不得不接受的一个学习的任务,我们没有把学习的兴趣告诉他,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你自己去思考,可是学生自己找不到,我们能不能帮助他找到?这就是我们做规划和咨询的价值及意义。
刚才主持人问到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我认为这是不矛盾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是一位哲学家说的,事实就是这样。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基本方法之后,就需要一对一的解决问题。除了方法的提升之外,当然也是普遍缺失的,是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整和激励,也就是对他心灵的支持,给他一种能量,这方面的力量非常缺乏。恰恰规划师的咨询也在悄悄地做着这项工作,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我可以预言,未来的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不计其数的从业者,因为这个领域我们的考生数量足够庞大,而我们的从业者却显得力不从心,是因为我们力量不够,人手也不够。
娄雷:所以我们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需要深度的挖掘。刚才的报告当中很多家庭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服务,不是说不想花钱,而是不知道有这种服务的存在,只知道我要让孩子提高分数,从来没有试图让孩子在别的领域得到帮助。所以,我觉得社会的启发很重要。
徐速:我很同意梅老师的观点。您刚才的问题应该归结于学生更适合于哪一类。因为我接触到的学生里面,确实有上小班一对一课程上不下去的,他觉得很枯燥,也有上20个人、30个人班课的学生没有吸收,完全嗨在课堂里了,自己却没有真正的提升,确实有这样学生存在。那么怎么样断定或者判断这个孩子适合于哪一类培训,以及他之后应该怎么走,这样的规划需求很多。
梅金锁:一对一的咨询是可以发现学生的需求的。还有,学生有的时候不愿意学习是因为压力很大,我们没有帮他减压,反而觉得他的压力不够,把目标树立的更高。他现在排名前十,我们觉得不够,应该奔着前三甲去。你的目标是华中科技,不行,你的目标应该朝着清华、北大看齐。不知不觉这种社会的压力给了家长,家长把压力不知不觉给了孩子,孩子觉得我的能力只能考个“211”,你非让我向清华看齐,看不齐怎么办,算了,不玩了。他可能表面上还是应和着家长,其实家长不在的时候他就走神了、溜号了。他的内心想象的是他的理想彼岸在哪里,他去寻找了。
徐速:不管是学习,还是成年人工作,很多事情都像打游戏一样。这个孩子如果已经讨厌学习了,其实他已经像卸载游戏一样把学习在手机上卸载了。
娄雷:其实我们有一个误区,你经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上一次考试第6名,这一次第10名,他为什么退步了。其实这个孩子第6名考到第10名并不意味着他退步了,他在正常发挥范围内,同时他从第6名考到第4名也不意味着他进步了,也是在他正常发挥的范围内。现在的高考综合改革是多元化路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所以家长的选择性就大了,这也要求我们的教育培训机构有更多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分很多种,有的自己的增值服务,你来我这儿上课我给你做规划,或者是合作伙伴式的服务,你来我这儿上课,我给你介绍更好的合作伙伴,帮你提供服务。8月份嗨课堂完成了5000万的A轮融资,在新高考的领域,我们是不是也要像别的机构一样,增加多元化的服务内容。还是说我们未来将超着纵深的方向持续的发展?
徐礼敏:嗨课堂一直在回归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书育人。新高考改革的模式给各方面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或者说是一种挑战,家长也好,学校也好,学生也好,同样对于嗨课堂来说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同时也有机遇。
大的挑战是竞争更大了,责任也更加重大。自身能力方面,我们希望做一些自身的改革,高考需要改革,教育机构也需要改革。希望嗨课堂自身的优势更加地具有优势,我们的优势是注重师资,不管高考如何变化,其实师资是最为重要的。所以,2018年嗨课堂在师资方面加大了投入。为了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能够加入嗨课堂,我们做了很多规划。我们也希望在师资培训方面能够做得更好,我个人认为更优秀的师资是保障嗨课堂的孩子有更高起点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是教研课程的规划。刚才几位老师都说到个性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为了适应新高考改革的模式,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我们做了一些改革,比如之前我们有普通课,现在有了精品课程,最大的亮点是能力提升,这也符合高考改革的目的,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应试技巧知识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不管高考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变化,教育的本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嗨课堂的教育理念也不会变化,那就是真做教育,做真教育。
娄雷:徐总监,每年的教育盛典都会发布家庭教育的消费报告,因为它是全国教育媒体宣传当中为数不多的用数字来表示我们的教育成果的报告。在教育领域大家愿意用政策解读政策,用培训解读培训,但对于现在的教育行业来说,包括新高考改革,发现高中学校束手无策,因为我们只懂学科教学,高校专业应该怎么设置?学生进入大学就业怎么样?高中不掌握。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很少用社会调查学的方式去调研学生的需求,高中更好一些,可以追踪一下学生在大学的情况。那么面对高中学校,它不太愿意让外界更多地走入,而是愿意自己研发,自己去做事情。外面的人很着急,里面的人也很着急,壁垒很难打破,打破壁垒的方法有哪些?是家长走出来打破,还是教育机构走进去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