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 10:42 中国青年报
9月以来,天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校史馆张太雷展室成了学校最“火”的课堂,一堂“一封家书探初心”的情景教学党课在这里上演,成为全校师生追寻初心和梦想的一扇窗。
该校“太雷班”学员和校理论宣讲团学生是这堂课的讲师,师生在这里近距离触摸历史,几代追梦人的初心,跨越百年时光在这里碰撞、交融。
这堂情景教学课是围绕中国早期创始人、北洋大学校友张太雷仅存的一封家书展开的。1921年,张太雷在赴苏俄参加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前给妻子写了一封家书。张太雷在信中向妻子和母亲表达了自己放弃做官发财之路而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决定,谈到自己“谋将来永远的幸福”的初心。
“张太雷烈士的初心传承给了一代代北洋-天大人。”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说,希望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新时代的师生找寻并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天津大学滨海研究院教工党支部成员林漫群在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实验场景前久久伫立。2015年,由他们负责设计开发的轻型航空发动机挂载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的“彩虹3”无人机试飞成功,中国大中型无人机从此开始拥有一颗“中国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具体到我们科研工作者就是‘为祖国做科研’。”林漫群说:“当时邓曰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研制成第一台飞机发动机,打破了造飞机‘非洋人不能的神话’。今天,我们科研工作者要从自身做起,树立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感,学习前辈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敢于失败的勇气,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做好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工作。”
肩负“兴学强国”的使命,北洋大学在建校伊始就“以民族诉求为己任”。在确定校歌时,时任校长李书田放弃了亲自撰写的文辞优美的歌词,选用了“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实地把中华改造”的信念随着校歌传承至今。
在校史馆的第九展室,有一幅毛泽东的巨幅照片。那是1958年,毛泽东视察天津大学,提出了著名的关于高等教育的“三点指示”。从“人才培养改革”到“新工科天大方案”为世界工程教育贡献天大模式,天津(北洋)大学始终用行动诠释着爱国的承诺。
在天津大学求是教学楷模奖获奖者、力学教授刘习军看来,自己的初心就是“做‘教好书’这件天大的事”。站在讲台上40年,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力学课堂,把大工程、大项目带进力学课堂。龙洗、编钟都是他的“教具”,每次试验结束的时候,学生都可以在他自制的编钟前演奏一曲《东方红》。刘习军说,第一颗卫星上天时,东方红的乐曲就是编钟敲击出来的,他始终记得那个声音带给他的震撼。
学生讲师团队里有一位身着军装的讲解员,就是退役大学生士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杨益帆。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实习经历让他坚定了未来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参与扶贫攻坚的理想。“革命前辈为了人民,为了民族不怕流血牺牲,对于我们来说,坚守初心和使命就是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将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作为一生的选择。”杨益帆说。
来自东部沿海城市的姑娘孙梦宏硕士毕业后选择赴西藏自治区做一名基层公务员。“老师告诉我,‘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在她看来,当代青年要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年近半百的建筑学院教授刘彤彤踏上了前往青海支教的列车。她用3年时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初心的理解:作为一位老党员,既然祖国和人民需要,理所应当尽自己所能,为青海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尽一分微薄之力。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说,天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在建校之初就以“兴学强国”为使命,这也成为这所百年学府的初心。他表示,走进新时代,更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