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3日 10:17 中国新闻网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不仅是国家对大学的呼唤,也是各高校谋发展的必然选择。”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下称“浙大”)党委书记邹晓东在采访中直言,好大学不只体现在排行榜上。高等教育发展要着眼社会需求,只有走向多元化、特色化,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创新人才,开启高等教育“强国梦”。
“当前在高等教育中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现象。大家更关注各类指标与排名,习惯用世界大学排行榜来理解和判断一流大学,这不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在邹晓东眼中,论文发表数量固然能直观体现教学成果和师资力量,但大学文化以及其对国家区域的发展贡献是难以量化的。
他说,好大学并非只体现在排行榜上。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学校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要在人才培育上要注重多元化。“高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不同人才的责任,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诚然,在人才为王的背景下,作为育人的前沿阵地,高校的建设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
从服务海洋强省建设的浙大海洋学院到响应“浙江智造”的浙大工程师学院,从聚焦科研创新的之江实验室到面向“双创”的紫金众创小镇,作为布局在地方的“国家队”,浙大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也始终将“多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摆在首位。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邹晓东说,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各具形态、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如何避免办学的“千校一面”?他指出,高水平大学要积极培育顶尖人才、持续贡献顶尖成果,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综合型大学要以一流学科为牵引,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领域;专科特色、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要在特色领域做大做强;以文理见长或以教学见长的大学,要着重在基础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上深耕细作,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品牌。
正如邹晓东所言,要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的高峰,就要打好基础,推动“高原”建设。在他眼中,只有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才能推动学生发展的多元化。
邹晓东以浙江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态势为例,指出并非只有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和浙江大学等才是考生的第一目标。“鼓励多元、特色化发展的,都是好学校,都能培育好人才。”
针对今年2月份杭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名校名院名所“建设的若干意见》,他认为这是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福音。“引进建设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对于推动浙江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是一个利好消息。它不仅吸引了更多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落地浙江,也为人才创新增添了新生力量,改善了浙江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邹晓东也希望,浙江的本土高校要保持自信,推动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发展,在不同领域和层级争创一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