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0|回复:0

【兴趣课堂】妈妈辞职陪读脑瘫女儿七年 女儿最终考上大学

 attach_img

15

帖子

0

回复

90

积分
最后登录
2020-02-05 16:12:40
注册时间
2020-02-05 16:12:40
楼主
  发表于:2021-09-21 20:20:57|查看用户信息



黄惠鹂骑车送女儿去上课。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治家

午后,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珠海分校图书馆内,陪女儿王景丹看了近1个小时书,黄惠鹂收拾好自己和女儿的背包,小心翼翼地陪着王景丹坐电梯。走出图书 馆,黄惠鹂把女儿扶上电动三轮车,送到教学楼上课。近两年来,黄惠鹂骑着一辆电动小三轮车载着女儿,每天穿梭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之间,风雨无阻,成为 北师大珠海分校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为圆因脑瘫致残的女儿的大学梦,黄惠鹂放弃再生一个孩子的想法,她说要用毕生精力来陪景丹成长,因为如果自己放弃了,孩 子更没有未来。从2010年女儿读初二起,黄惠鹂就辞去工作全职陪读。两年前,母爱创造了奇迹,原本被医生预言生活难以自理的女儿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黄 惠鹂也在当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是女儿的大学也是我的大学”

下午14时许,黄惠鹂陪着女儿到图书馆借了几本书,两人在自习室找了个位置安静坐下来阅读。因为要赶三点的课,看了一会后黄惠鹂收拾好书本、水 杯,背着两个沉甸甸大背包,跟在景丹后面走出图书馆。从电梯下来走到图书馆外面,不到20米的距离外加三步台阶,王景丹一步一晃花了好几分钟。

下台阶时,黄惠鹂把一个大背包背在肩上,另一个挎在右臂上,腾出左手牵着女儿一步步走下台阶,再把她扶上三轮车,撑好雨伞,仔细地把伞沿压在三 轮车的雨篷下,生怕孩子淋湿,然后驶向教学楼。在图书馆的大门口,竖着一块大大的“读者之星”光荣榜,王景丹2016年全年借书299册位居榜首。黄惠鹂 自豪地说,去年比景丹借阅图书多的老师也寥寥无几。

“她今天的课我听不懂,我一会再回图书馆看书,等到下课就要去教室看看她是否要上厕所。”黄惠鹂说,“如果碰到我感兴趣的课,有时候会陪孩子一起上,快两学年了,我也蹭了不少课。”她说,黄惠鹂甚至开玩笑,“这是女儿的大学,也是我自己的大学”。

校园太大了,宿舍、教室、图书馆之间相隔太远。对于早产缺氧脑瘫至今仍是一级肢残的王景丹来说,这辆电动三轮车简直是救命稻草。在“禁摩禁电” 的校园里,北师大珠海分校特事特办,给这对特殊的母女发放了特殊的校园通行证。每天,这辆电动三轮车载着这对母女穿梭在校园不同的角落,风雨无阻,成为自 2015年9月以来北师大珠海分校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全职陪读已有七年

王景丹笑说:“古有陪太子读书,今有妈妈陪公主上学。”实际上,黄惠鹂陪女儿读书早在七年前就开始了。王景丹的身体状况本来只能上特殊教育学 校,但黄惠鹂心有不甘。她决心把女儿培养成正常孩子上正常学校,最好能考上大学,长大了可以生活自理。于是她向一个个校长求助,并向他们承诺,孩子出了问 题不要学校负责。为此,她从景丹上小学开始,就给她请了个保姆,跟孩子一起上学,全天候守在学校里。

后来,保姆工资逐渐提高,几乎和自己工资差不多。黄惠鹂觉得还不如辞职陪孩子,既可以照顾女儿也可以辅导作业。那一年,景丹念初二,她辞职了。

每天早上6时起床,给女儿穿好衣服,帮助洗漱。吃完早饭,便送女儿到学校,扶女儿上楼。只要孩子上学,她就在学校守上一整天,直到晚上10时晚 自习下课再一同回家。“我就像学校里的编外人员,女儿上课我就在老师的办公室看书;女儿下课,我就扶她出教室透透气。”女儿的部分课程她往往也学一遍,目 的是为了课后能够辅导到女儿。

从女儿上初中到高中,黄惠鹂在校园里一待就是5个年头,直到2015年景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当年9月,黄惠鹂老公把母女俩送到珠海,开始 了两人的大学生活。在北师大珠海分校,遇到喜欢的课程,王景丹进入教室学习,黄惠鹂也会跟着一整个学期旁听。有时候,黄惠鹂就坐在女儿旁边,有时也坐在教 室后面。当看到女儿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回答老师一个个问题,得到老师的一次次赞许时,甭提她有多高兴了。如果女儿上的课她听不懂,她就躲进一旁的图书馆, 读自己喜欢的书。

女儿决心考研,待她研究生毕业,黄惠鹂至少要陪读11年,“我就是女儿的影子,她走在哪,我跟在哪”,黄惠鹂爽朗地笑了起来。

近300张爱心卡助女儿笑对高考

谈起女儿当年的高考,黄惠鹂说,那也是自己人生的一次高考。

进入高三,为了鼓励女儿,黄惠鹂每天为女儿制作一张高考爱心卡,她会在卡上写下鼓励的话、生僻字、难字等。女儿则在卡片背面写下话语回应,直到 高考结束从未间断。王景丹至今清楚记得,2014年9月8日,她收到妈妈的第一张爱心卡片,上面是两颗刚破土的小芽。妈妈写下这行字:私人订制,送给王景 丹的高考日历。——来自母亲的爱。王景丹说除了温暖和感动外,最多的是同学的羡慕。“这些卡片都是妈妈给我的爱,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初入大学,北师大珠海分校管理学院总班主任、王景丹的辅导员刘玉洁听说招了这么个特殊学生还有些担心。然而,一年多下来,景丹给她太多惊喜了。 刘老师说,景丹以绝对高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雅思考试成绩达到6.5分,计算机二级、剑桥商务英语中级,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她还获得学校版诗 词大会第一名和三行情诗大赛第二名。“景丹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女,成绩远远优于很多普通大学生,这个军功章绝对有妈妈的一半。”刘老师说道。

黄惠鹂陪女儿在图书馆看书。
“狠心”训练 满满的母爱

20年前,黄惠鹂是一名护士,丈夫是内科医生。那时,他们正憧憬着宝宝幸福地降临,然而,黄惠鹂怀胎7个月便早产,因先天性缺氧,女儿出生后被诊断为脑瘫。这个晴天霹雳让初为人母的黄惠鹂如坠深渊,整日以泪洗面。

医生预言,景丹长大后生活难以自理,能活多久,全靠父母照顾得好坏。黄惠鹂知道,她不能绝望,否则女儿更没有希望。她决定不惜一切为女儿治病, 此后夫妻俩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北上北京,南下广州,四处寻医。父母的努力,并没有得来好消息。小景丹五岁那年,专家为她做了手术,但只能缓解症状无法 根治。

为了让女儿能站起来,黄惠鹂还摸索出了一套康复训练办法。黄惠鹂说,两三岁时,景丹就在她的严格监督下,开始艰苦的康复训练。一开始,她每天被 绑在铁架上矫正,一绑就是几个小时,训练站立,日复一日。待女儿学会站立了就开始练习走路,小小的客厅里,小景丹经常是一边哭一边摇摇晃晃地走,妈妈跟在 后面,摔倒了扶起来又接着走。

景丹回忆,最痛苦的是练蹲下、起立,一练就是200多个。对于腿软无力的自己来说十分痛苦,那时腿练得总是肿的。王景丹风趣地说,“如果我是正常孩子,凭那些年的练法,都要成国家级运动员了。”


谈起妈妈多年的“狠心”训练,王景丹竟然笑了。“幸亏她的狠,因为她有个同事的女儿跟我得了一样的病,但她没有训练,至今不能行走,也仅仅读了小学二年级。”

对话黄惠鹂:要用全部的力量在她身上

记者:女儿有今天成绩,你欣慰吧?

黄惠鹂:还好吧,她就是个普通孩子,你不要骄傲啊(她笑着指着女儿说)。

记者:女儿成长至今,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黄惠鹂:应该是让她站起来,吃了不少苦,她自己也流了不少泪。

记者:碰到这种情况,别人会选择再生一个。

黄惠鹂:家庭条件和精力都不允许,我要把有限的力量全用在她身上。

记者:对女儿的未来有什么期望?

黄惠鹂:希望她能够凭自己的学识找个合适的工作,过正常人的生活。

0

帖子

0

回复

0

积分
最后登录
1970-01-01 08:00:00
注册时间
1970-01-01 08:00:00
会员必须登录才能发布帖子!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