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5日 09:49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一想到高考我就有点睡不着觉!”说这句话的不是高三学生,而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新学期伊始,不仅是孩子,有不少家长都得了“开学综合征”,尤其是新生家长和毕业班家长,紧张程度尤甚,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特意请假陪伴孩子。不少初一、高一的孩子开始了寄宿生活,家长不但没有松口气,反而更加操心了。
专家表示,家长们首先要给自己去掉“焦虑症”,同时,要注意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引导孩子设立目标,孩子才会轻松快乐地融入新环境、新生活。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爸爸休假给“小一”娃做早饭
梁先生在一家事业单位任职,他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刚刚结束的暑假期间,梁先生的休息时间除了固定的家庭日活动外,几乎都“奉献”给了女儿的幼小衔接:陪女儿上读写字班、教会写名字、买书、买文具……临近开学,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上幼儿园时,孩子都是在园里吃早饭,可读小学早餐得在家吃完。”
对于梁先生一家三口而言,这个转变可以说是孩子上小学之后最大的变化了。“早饭一定要吃好,读小学不像在幼儿园还有水果点心等课间餐了。”梁先生说,这意味着家长得早起给孩子准备早餐。所以,开学前几天,他特地在家提前模拟了一下,对开学后早上的时间表做了规划。
“简直跟打仗一样。6时30分起床准备早饭,让孩子在7时整能吃上饭,7时35分前出门。”梁先生说,从之前几天的模拟训练情况来看,家长和孩子的速度都还有待提高。于是他干脆向单位请了一个星期的年假,一方面是想加强“早餐特训”,另一方面也想观察一下女儿的适应情况,如果有情况可以助她及时“过关”。“目前来看,孩子适应得挺好,之前担心的分离焦虑没出现,这几天早上都是开开心心去上学,到了校门口主动和我们说再见。”
在他看来,小学低年级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也是他请假的原因之一。“可以全心陪伴女儿,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梁先生说,从上幼儿园以来,老师布置的亲子作业或是课外辅导班的作业,都是由他和妻子下班后陪着孩子完成,为的就是督促她养成好习惯。他留意到孩子的课程表上每周有两天下午15时10分就放学了,“比幼儿园放学都要早。”那个时间点,夫妻俩都还没有下班,虽说家里有老人可以帮忙接回孩子,但怎样让孩子在父母下班前的三个小时里过得充实有意义,梁先生还在认真考虑中。
孩子住校家长成了“清洁工”
小孩子的家长焦虑,大孩子的家长也不轻松。不少初一、高一的孩子开始了寄宿生活,家长不但没有松口气,反而更操心了。
“新寄宿生的家长简直成了清洁工。”一名校长感叹。他表示,学校宿管阿姨在开学前已经把床铺、柜子都清洁过一遍了,孩子把被子铺上就可以了。可家长就是不放心,提来一桶水就开始大扫除。尤其是孩子睡下铺的,因为怕上铺有灰掉下来,把上铺也擦了一遍。孩子看着父母爬上爬下累得一身汗,懂事的就帮忙擦一擦,不懂事的索性就袖手旁观。“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寄宿会有分离焦虑,但其实不是孩子没‘断奶’,是家长自己不习惯孩子‘断奶’,一天见不着孩子就难受。”该校长说。
广东实验中学的莫老师告诉记者,升上高三以后,不少平时表现得“很粗心”的家长纷纷加了她的微信。“很多过去不怎么跟老师联系的家长,突然就焦虑起来了。”莫老师说。高三学生家长曾先生说,一想到高考,就有点紧张,有一天晚上还失眠了,盘算如果孩子没有考上理想大学该怎么办。“我还默默地算了算,看家里的经济状况能否负担得起她出国的费用。”曾先生说。
幼小衔接引发“家庭战争”
刘女士的儿子刚刚升上幼儿园大班,从暑假开始,刘女士的父母就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说她:“还有一年就上小学了,什么都还不会呢,要提前教他啊,不然等到上小学了你就对着他哭吧。”在孩子幼小衔接的问题上,刘女士和父母还爆发了“家庭战争”。事实上,刘女士在儿子身上倾注的心血已经不少,儿子上的兴趣班有美术、击剑、机器人,一年下来,花费差不多要两万元。可刘女士的父母却认为,孩子已经到了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应该舍弃一些“没有用”的兴趣班,改报语、数、英等培训班。可刘女士认为,孩子以后的十多二十年都要读书,现在就应该发展他的兴趣爱好,让他从中选择自己真正喜爱的。
最终,双方各让一步。刘女士在家要教孩子认字和算术,兴趣班只要是孩子愿意上的,就不随意中断。“如果我晚上要加班,就由家里人代劳,总之就是要形成习惯,不能中断。”刘女士说。
事实上,不少家长在孩子升入大班后,就产生了幼小衔接的焦虑。开学以来,家长李女士就在四处打听靠谱的幼小衔接机构。“上学期学了三个月的英语,暑假停课,基本上忘光了,得重新捡回来。”李女士说,周围许多家长让她产生了“同伴压力”:儿子班上有一个小女孩,已经认识了几百个汉字,能自主阅读儿童读物了,并且从中班开始就学习数学,现在可以做三位数的加减法。“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父母,说不焦虑是假的,总担心自己是不是最懒的那一个,会不会耽误了孩子。”李女士说。
专家:要接纳孩子新生活的“不完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先烈东小学心理科组长肖冬梅表示,孩子开学,家长每天会很忙碌:照顾孩子一日三餐、辅导孩子作业,这些是大部分家长都要经历的。现在说的“焦虑症”其实远远达不到心理学所说的“焦虑症”标准,所以家长首先要给自己去掉“焦虑症”的标签。家长有开学焦虑的情绪时,可以承认自己的焦虑:“好吧,我焦虑了。”只要家长不抵触自己的焦虑情绪,慢慢地,这份焦虑就会减弱消失。家长认可、接纳了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就是一个好的示范,孩子也能学会认识、接纳自己的情绪。
//d1.sina.com.cn/201708/07/1463405.jpg
同时,家长要注意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要注意使用语言的雕刻功能。比如跟孩子说:“一开始这是正常的,你已经在努力了,慢慢就会越来越好的。”只有家长先接纳了孩子的“不完美表现”,用好的期望去暗示孩子,孩子才会轻松快乐地融入新环境、新生活。
广铁一中心理老师吴小琴表示,一些高三学生的家长喜欢用“只要考上了理想大学,你的人生才能怎样怎样”来激励孩子。这种激励方式,对于心理素质比较好、对生活感受能力强的孩子来说,确实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但不能过度使用,尤其对于那些心理素质一般、基础打得不太牢的学生来说,反而会加剧他们恐惧、焦虑的心态。
吴小琴建议,更有效、更安全的鼓励方式,是让他们培养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就感。首先要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合理的定位,哪怕是全班倒数也没关系,从这个定位出发设立目标,每次进步一点点。鼓励孩子先接受现实,再改变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