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2日 15:36 中国青年报
自由谈
纵容中学生写假论文就是破坏教育诚信
不唯分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其根本是基于诚信。这种诚信要求是全面的,缺一不可,无论是对于作为评价者的招生工作人员,还是对于作为申请者的广大考生,都不能例外。
河南考卷“掉包”案演成了一场连续剧,也揭开了一个黑盖子:中学生流行写“假”论文。媒体披露,很多中学生都在想办法发论文,也多涉嫌抄袭或舞弊,并涉及很多著名中学。
为什么中学生热衷写论文?
其实这股热风,并非始于中国自主招生,而是为了去美国赶考。
美国的大学不仅看成绩,还要看成绩之外的东西。申请哈佛的考生多数成绩都非常好,甚至是满分,那如何判断你的好坏呢?成绩之外的特质就很重要了。于是国内的留学中介就挖空心思进行“包装”,或者是公益项目,或者是发明创造、专业论文、竞赛奖项,等等。
伴随着出国热,很多的留学中介公司改叫“背景提升”公司了。有的在非洲建立扶贫点,有的在欧美建立科研发明基地,更多的,则是拉着美国一些大学的教授,为申请者量身定做各种“科研项目”,最后申请一个专利,发表一个论文,拿到一个推荐信,而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申请到更好的大学。这些在留学领域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但是,中学生怎么可能都有如此高的水准?于是假论文与其他虚假包装开始泛滥,更有甚者,直接办一个假的在线学术期刊,制造廉价的假论文。
唯分数评价人是不科学合理的,去“唯分数评价”,强调综合评价成为高考改革探索的方向之一,比如自主招生,比如各种拔尖人才的专项计划,这些做法与美国大学的评价手段颇为类似。但在一些培训机构与中介结构的推波助澜下,兴起了各种虚假“包装”,其中最多的就是发学术论文,甚至在一些地方有泛滥之势。
对名校功利化的追求,加上诚信的缺失,是中学生假论文泛滥的社会文化原因,已经无关哪种招生制度,无论哪个国家。此事也不断提醒我们:在招生考试改革上,时刻需要警惕诚信文化缺失带来的巨大挑战,谨慎并渐进式地推进包括自主招生在内的综合评价。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失守公平这一原则与底线,这也就是目前自主招生严格限定在5%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著名大学录取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校友面试,没有面试被录取的几率是很低的。但因为国内种种大家心知肚明的诚信原因,继MIT之后,斯坦福也于近日取消了中国境内的校友面试环节。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假论文泛滥是高校把关不严,甚至怀疑是高校招生部门的舞弊、宽纵造成了假论文的泛滥。的确,高校要严格把关,严查舞弊作假,但仅靠高校招办,假论文恐怕很难完全杜绝。
高校招办是一个招生部门,而不是稽查部门。如果考生提供的不是论文,而是一个奖项,又该怎么办?如果是来自著名教授的推荐信,我们是不是也要每一封都去查证真伪?面对动辄上万的申请者,甚至几十万的申请者,这个查证过程可能数月甚至一年也完成不了。
当然,高校需要尽可能完善自主招生程序,尽可能把作假者清理出去。这些年,高校招生部门也是斗智斗勇,探索出了一些办法与经验。正因如此,苏某只是过了初审,并没有笑到最后,拿到某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面对类似论文作假,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等部分优秀高校越来越淡化学术论文在初审中的价值,更关注过程评价,比如各种夏令营、冬令营,通过一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推出了自己的大学先修课程。
无论如何,从工作机制角度来说,学校招生部门都很难从根本上完全杜绝作假的问题,更不可能识别一些组织与部门给的“真”的假证书。
怎么办?办法实际也简单,严惩!尤其是严惩作假者,让作假成本大到承受不了,让他不敢作假。
不唯分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其根本是基于诚信。这种诚信要求是全面的,缺一不可,无论是对于作为评价者的招生工作人员,还是对于作为申请者的广大考生,都不能例外。我们既要严惩高校招生部门的舞弊行为,也要重视越来越多的提供假论文、假发明、假奖项的考生与家长。如果一方面不能接受任何机构与权力部门的谎言与作假,另一方面却对说谎与作假的个人熟视无睹,总强调有情可原,这就是双重标准,破坏了诚信文化与制度。如果忽视对后者的严惩,只会鼓励更多人作假。
无信不立,诚信文化与制度的建立,招生制度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对于作假学生的态度,事关培养接班人的原则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更为严厉的惩处机制,比如在自主招生环节一旦发现舞弊,同样按考场舞弊处理,取消当年录取资格与来年报考资格,甚至彻底取消上大学的机会,看还有几个中学生敢写假论文,搞假发明?
在写下此文的同时,我打开搜索引擎,写下论文两个字,满屏都是代写代发论文的广告。对此,互联网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又当承担何种责任?面对这样的环境,假论文能杜绝吗?
作者:陈志文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搜网高考微信平台
高考政策、高考查询、志愿填报、大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