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 许 欣
新高考来临,四大热词解析相关变化
明年上高一快明确努力方向
学生自主选科是否会导致学科冷热不均?走班是否会给管理带来难度……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号角长鸣,各类新鲜词藻扑面而来,学校、老师和学生将面临什么样的变化?要做哪些准备?针对以上种种疑问,南国都市报记者走访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请教研专家和高中特级教师们为大家解疑答惑。
南国都市报记者许 欣
实习生王思月
改革热词自主选科
学科冷热与大学专业招生相关联
与现行高考科目的设置不同,改革后,3个“等级性考试”科目是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的。以6选3为例,学生面临20种组合;如果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增加为7个学科备选,也即7选3,学生将面临35种组合。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曾维陆说,赋予学生考试的选择权,这是考试制度建设的重要突破。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等级性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选。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学习有兴趣和擅长的东西,可能就不会感觉太累。
把选科的权利交给学生之后,会不会导致冷热不均现象?比如说,物理、化学这些偏难科目少有学生选择,而历史、生物等科目又会人满为患?
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原副院长吴益认为,学生选择考试科目的依据是参考各高校公布的招生专业的科目需求。学生心仪高校所开设的专业需要考哪些科目,会吸引学生选择哪些科目。
“学生选科的热情取决于招生导向,有很多深受学生欢迎的热门专业都需要物理分数,高考综合改革启动之后,物理老师可能会很抢手。”海南中学高中物理组组长、特级教师梁明奋说。
海南华侨中学主管教学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尤斌说,目前学校正在为迎接新高考的到来做积极准备。学生自主选科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要换的不止是课程表。假如学生密集选择某个学科,会不会导致该学科教师的结构性紧缺?而如果某个学科无人选择的话,又如何进行调剂?学校需提前做好应对。
改革热词生涯规划
从高一就要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除招生模式外,中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频频被教研专家和一级教师提及。
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韩小雨表示,选择科目是一件具体的事情,但是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则是一个孩子终身发展所需。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从而对未来的学习、职业、人生有目标和规划。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渗透在社会实践、主题班队会、社团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新的高考综合改革将选择权交给了孩子,部分孩子有可能会迷茫,因此学校、家长要尊重和帮助孩子的选择。
“从进入高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进行生涯规划。”海南华侨中学数学教师、特级教师李红庆说,传统高考体制下,学生就“被选择”分为两类,文科生和理科生。不少考生高考能得高分,却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应该选择什么专业。而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后,学生可以选择选考科目、考试时间。对于普通高中来说,要在高校公布了招生专业需求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选择。老师有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当然,一个人的生涯规划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教育就是进一步认识自己更喜欢做什么、更适合做什么。
据了解,目前海南中学等多所学校已经着手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在今年寒假,海南中学全体高一学生都需要完成一份与生涯规划有关的作业,为促使学生深入一线了解各行各业的特色,老师们要求学生对某个岗位的职工展开访谈,并随行体验其工作特点。
海南华侨中学副校长尤斌说,该校正致力于建设智慧校园,通过大数据分析,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进行成长规划。“为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高中学校需要及时了解大学的招生导向和课程特色,必将会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尤斌说,学校计划通过“慕课联盟”等方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
改革热词学生走班
需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将给学校的教学组织方式带来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行政班教学组织方式,逐渐走向“走班制”教学组织方式。
所谓“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
早在2015年春季,省教育厅在海口举办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培训班,建议高中学校积极试点,探索现行高考制度下的“走班制”,提前摸索探路,避免引起教学秩序混乱。
在固定班级中,有班主任早点名晚叮咛,而走班教学模式的管理相对松散。高中生的自律性没有大学生强,实行走班教学,如何保证学生不逃课?
教育界人士表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省高中学校骨干教师曾陆续到上海、江苏等地优质学校取经学习。他们了解到,外省优质高中学校通过学生会和自管委员会为在校学生创建了自己管理的平台。每学年一开学,学校就通过竞聘的方式,选拔出一批优秀学生代表,组建成学生会和自管会,主要协助老师,负责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与社团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和责任意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改革热词师资配备
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据介绍,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考试内容的新导向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整个高中教师队伍的成长面临新的挑战。高中教师不能习惯于讲教材、做练习,进行题海战术,他们不仅要有精细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开设具有综合性、时代性的拓展型课程。这对老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将来的高中学校,需要拥有大批研究型、学习型教师。无论是学校日常的校本培训还是国培、省培计划,都要将提高教师应对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能力摆上日程,以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
省教育厅副厅长廖清林提醒各地高中学校提高对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认识,提前谋划,提高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的一些改革会辐射到义务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同样要深入思考并积极应对。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也正在考虑,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建设跨校、跨区域选课的资源平台,满足部分学生在本地本校无法满足的需求。”廖清林说,目前上海已经建设了“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课平台”,集中了上海市四所优质普通高中的课程资源,上海的初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学籍号或者身份证号码登录平台注册、选择感兴趣的课程。鼓励我省高中学校做这样的探索和尝试。
另据介绍,省教育厅通过到上海、浙江两个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学习经验,以及选择省内6所普通高中学校进行模拟,发现走班教学模式对教学用房、教师配置等教学资源的需求要增加15%到20%。教学用房等硬件建设可以通过加大投入逐步实现,但是15%到20%的师资增幅短时间不可能实现。研究高考改革后教师如何合理流转,在一个区域内如何统筹,是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目前正在做的一个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