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小娟实习生严童静张诗奇
天刚黑,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的郑州大学操场跑道上,力学院2018级的吕赢政做完了热身运动,连做几个深呼吸,将冬夜冰冷的空气吸进肺部后,吕赢政开始了当天的跑步计划——每天五圈。从高三到大二,三年里他几乎每天如此。和吕赢政一样,步入大学后,很多学生的运动生活就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拥有相对充足的课余时间,大学生们在运动与否面前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缓解压力和减肥是大学生们开始运动的两个主要原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运动无感,甚至抵触,不知不觉间已成为“懒癌患者”的拥趸。
“运动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点”
“跑步对于我来说已成了扎根到骨子里的一部分。”吕赢政笑着说,“每天不跑步就感觉缺了点什么。”最初选择跑步,是为了缓解压力,升入大学,作为理工科的学生,专业课程节奏紧凑,想要跟上进度,除了预习与复习之外,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做练习。除此之外,作为班委与年级长,吕赢政还要挤出时间处理繁杂事务。
高票当选年级长、成绩名列前茅,吕赢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也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他说,留给自己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跑步时,他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地感受风划过耳边的声音。因为种种事情困扰疲惫时,跑步独处的时光给予了他莫大的安慰。像吕赢政一样的坚持运动的同学还有很多,驻马店黄淮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宫天祥非常热爱健身,一闲下来就会泡在健身房。“健身房里的每种器材都好像是我的朋友,它们知道我的喜怒哀乐,知道我的情绪变化,我太热爱健身了,我几乎不敢想象生命中没有健身会变成什么样子。”宫天祥说,健身给予他最大的礼物便是使他找到了自己最好的状态。每次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一次次突破自己的速度都让他异常快乐。
也许是运动“教会”了宫天祥如何去学习,偶尔觉得学不下去时,去健身房跑一会儿就会好很多。宫天祥说:“我想生活中任何难以解决的事情都可以在健身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因为在我突破极限时,整个人都会变得异常冷静,那是我最佳的思考时间。”开始健身以后,学习更有动力了,生活也更加有规律,因为每天都要安排好学习和健身的时间,这也就锻炼了自己的时间利用和规划的能力。
“通过汗水和努力训练来塑造身体,看着自己的体型一天天饱满起来,心里会有一种自豪感。”宫天祥说。
“我的人生已经因运动而完全改变了”
比板寸略长的短发,工装风宽松外衣下,郑州大学文学院2018级的孙昊泽的肌肉若隐若现,在郑大健身圈里,他也算是小有所成的健身达人。孙昊泽从一开始接触健身是为了减肥,而减肥的目的,则是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孩。“我当时体重比较大,人也矮小,就想着喜欢人家,至少自己要先变得好看一点儿。”孙昊泽说,“通过健身,我已经减掉了近40斤。”
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卷腹、平板支撑,每周5小时的健身时光虽没有让他追到那位喜欢的女孩,但孙昊泽爱上了健身。“通过健身,我觉得最宝贵的是让我养成了一个可以长期坚持下去的习惯。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自律给我自由。”孙昊泽笑着说。和他一样切身感受到“自律”好处的还有大二女生郭思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
在刚步入大学校门时,她是一个标准的圆润版女孩。“有一次和朋友出去逛街,恰逢商场有个儿童模特走秀活动,围了一群人,我走近看,大家都在讨论一个10岁的小姑娘,她自信的步伐和迷人的微笑让我停下来开始思考。一个10岁的小姑娘自信的微笑让我一个20岁的胖女孩感到自卑。”那之后,郭思凡就决心减肥。
跑步减肥她放弃了很多次,也重新开始了很多次。后来,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不理想,她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活得很失败,成绩也不好。她想了一整晚,第二天就制定了一份减肥计划,决心认真执行,绝不放弃。她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什么时候跑步,什么时候背单词,什么时候看专业课知识……一个月后,她的形体发生了惊人的改变,这也给了她继续坚持的动力。突然有一天,她觉得跑步似乎不全是为了瘦,她喜欢上了跑步流汗的自己,跑步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跑步让她快乐,让她在学习上更有动力,在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我觉得人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让更多的人像孙昊泽和郭思凡一样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一直是河南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赵峻努力的目标:“咱们每月、每周,在全省各地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爱上运动。你不爱跑步可以爱羽毛球,不爱羽毛球可以爱登山,不爱登山可以爱游泳,总有一种运动适合你自己。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民小康,健康从哪里来?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同健康从运动中来,热爱运动的人越多,咱们的幸福指数也就越高。”
“运动是我和朋友交流的最佳渠道”
“砰——”羽毛球场上,新乡某高校旅游管理学院2016级女生孙昶小腿肌肉收缩用力,猛地蹬地跳起,右手用力挥拍,羽毛球在空中画出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周末闲暇时光,孙昶约好友一起来到羽毛球场。傍晚的夕阳洒在她微黑的皮肤上,镀上了一层金色。
在圈子里,孙昶堪称运动全能,涉猎广泛,乒乓球、篮球、长跑样样精通,但最喜欢的还是羽毛球。她与羽毛球结缘在初中,羽毛球是朋友们运动的交集。于是,放学后,周末里,他们三五做伴,打上几场羽毛球。对于她而言,羽毛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她与朋友们沟通交流的渠道。从初中到大学,孙昶将羽毛球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把羽毛球打得又高又远,每当我跳起时,身体好像每个毛孔都呼吸着空气”。
“加油!加油!”“好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张康激情昂扬地喊着,一入大学便加入院足球队,早已成为院系足球圈的风云人物。两年多来球队每天都会有训练,张康一次也没有缺席过,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一直在坚持。从刚开始的替补队员一步步成为主力队员,现在又增加了一项任务——做学弟学妹的学长教练。大河报记者问他为何如此喜欢,他说:“我喜欢和队友一起拼搏的痛快。”
“用这个点餐,可以直接将饭送到床边”
“我真的认为,不用跑步的夜晚太美了。”郑州大学文学院2017级的阿爽(化名)说。从小到大,阿爽最痛苦的时刻就是每学期的800米长跑。为了让自己测试之后不那么痛苦,顺便减肥,摸着微凸的小肚子,阿爽握紧拳头下定决心要将减肥计划进行到底。进入大三后,阿爽先后四次运动打卡,但是无一例外,没有一次坚持超过三个星期。她掰着指头一个一个算:“早上晨起跑步坚持了3天,后来因为天气太冷起不来床放弃了;夜跑,但晚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是开会就是赶作业,而且跑步要先去换衣服,跑完之后要冲澡;办了健身卡,但平日已经很忙了,周末还要占用大块的时间,最后低价转让给同学了。”
回想起自己的第四次夜跑计划,阿爽感慨万千:“我每天晚上跑5圈,跑了13天,差不多过了最痛苦的时期,跑完就发朋友圈,特有成就感。但是因为生理期中断了一周,然后就再也跑不动了。”阿爽的眉毛微微皱了起来,露出了一丝无奈的微笑,“没办法,不跑步的夜晚实在是太美好了。”
比阿爽更甚,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小V称自己为“资深懒癌患者”。小V在大学“放飞自我”,除了体育课,很少运动。谈起如何减少运动量,小V头头是道:“一箱牛奶、一箱手撕面包,早餐就解决了,平常上课能骑电动车绝不走路。”寝室在6楼的她因不想下楼,甚至放弃了外卖APP,取而代之的是一款名叫“俺来也”的APP。这款风靡高校的APP实现了从校内食堂送餐到寝室床头,送餐员全部为在校学生。“点外卖还要下楼取餐,我用这个点餐,可以直接将饭送到床边。”
除了周末,小V几乎保持着宿舍与教室之间两点一线的行程安排。小V说,周围的女生都不怎么运动,只不过没有像自己一样很极端。为什么不喜欢运动呢?小V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作为一名00后,我的日常几乎被学习充斥着,小学时候,我最多时同步进行着五个兴趣班,一直到初二,还维持着数学和英语补习班,到了高中,被高考压力逼迫着,更没有时间运动了。如果从小到大生活中就没有运动的存在,我又怎么能一下子喜欢上运动呢?”
像小V这样的大学生在大学比比皆是,某种意义上,他们也促进了懒人经济的发展。小V的宿舍楼与学校快递收发点有点距离,她为此加入了学校的代取快递QQ群。“2元一个快递,送至×号楼×楼×寝室”“代取快递,2元1个,5元3个”……群里,每天大量代取、求代取的信息被发布、被领取。在群里,甚至偶尔还会有“求代跑800米/1000米”的信息出现。
“还没有形成健康的运动理念和成熟的体育文化”
“现在的学生心里哪有‘健康’二字,都是‘作’。其实,健康教育太重要了,不仅包括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还包括心理和卫生健康、疾病预防等。”一位大学辅导员说。
生活方式不健康,健康意识淡漠,大学生们的生活似乎离“健康”有点远。
2017年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只是下降速度趋缓。与此同时,身体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此外,2015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7岁到19岁的学生体质状态,大学生下滑最严重。
中国青年网对全国1339名大学生的意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3成大学生平均每周运动低于1次,球类、田径、自行车成大学生运动锻炼主要项目;超5成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体质下降,体育活动减少成主因。
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大河报记者在某高校体测现场看到,体育场外停着一辆救护车,随时待命,以防意外发生。“每次体测,我们都仿佛是在用生命考试。”小静说。在各大高校的体质健康测试中,内容大抵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800米(女)、1000米(男)等各项。
在体测前一周到体测当天,几乎每个大学生的微博、微信、QQ空间都会被刷屏,诸如“当我知道过两天要体测的时候,突然心跳加速,我怀疑我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吓死我了哇!”“我晚上睡觉梦见要测800了,突然一阵心跳流汗,猛然惊醒发现是梦,我太难了”“体测完我差不多是废了”……段子不少,诉苦不断。据郑州大学负责体质检测的王鑫老师介绍,在2018年,郑大学生的体测达标率为91%,这些数据放到全国还是非常不错的。然而,在王鑫老师看来,这些数据并不能真正说明问题。“现在大学生运动整体参与人数过少,估计十分之一都不足,而且体质越差的学生反而越不愿意出来运动,平常也不怎么锻炼。”王鑫说,他关注大学生体质检测已经有十年,对该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心得。
“我观察了很久,现在大学生尤其是男生的体质真的很让人担心,在耐力、爆发力上表现都很差,甚至很多人连投球都投不进。”王鑫有点无奈,“大学生现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还没有认识,白天上课,晚上熬夜,留给运动的时间就很少。再有就是,现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压力太大,本身学生的体质都很差,一动就累。现在最多的就是这种情况。”
对此观点,郑州轻工业大学体育学院的石立江教授非常认同:“从社会上来讲,中国人还没有形成健康的运动理念和成熟的体育文化。许多人都觉得锻炼是体力活,太苦了,其实我们平常取快递、跑跑腿、打扫卫生做家务,都是一种锻炼。适当的劳动和运动都是健康的,如果说一个孩子懒惰,那就是他(她)的体育教育没有完成。小学生能不能自己背书包?大学女生能不能打球的时候不让男生帮忙捡球?男生能不能自己打扫卫生做做家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劳动积累起来,就是一次次的锻炼,德智体美劳才能真正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