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中山大学2018级新生开始报到,在南校区东区120栋女生宿舍,有两个家政保洁人员在打扫宿舍,经过3个小时左右的清洁,整个宿舍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原来,这两位家政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妈妈请来的,这位妈妈报到前来过宿舍,发现灰尘很多,还有蟑螂,很难清理,便叫来了家政保洁人员清扫。
在“只好好读书就可以”的教育方式下,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了只会考试的学习机器。他们的智商不低,但在生活上却缺少应有能力: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照顾自己的生活。
国内青少年自理能力差,是个亟待解决的顽疾。媒体报道中,关于大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报道屡屡出现:大学新生住校期间因突然流鼻血,自己不会处理只好打电话求助;准大学生被外地大学录取,因生活无法自理也缺乏独立生活的信心,只能选择放弃,转而上本省高校,大学生自己不洗衣服袜子,准备了很多备用品,脏了之后要么打包寄回家给父母洗,要么拿到校外的洗衣店洗。
早在25年前,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就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中日同龄孩子在独立性、创造力、生活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巨大差异,引发人们对“未来竞争力”的忧虑。如今也是一样,25年了,孩子们的独立性、生活能力,依然没有提高。
在人格养成教育的体系中,父母和家庭无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包办教育还是放手教育,在结果上千差万别。如果说,学校教育因为应试化而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塑造,可家庭教育也同样陷入了应试化的窠臼,在“只要学习好”的标准下,孩子们独立生活的机会被人为剥夺,家长们通过自己的大包大揽和无微不至的关心,始终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就像现在,大学入学打扫寝室这件小事,家长也要越俎代庖一抓到底。
令人忧虑的是,这位家长的做法还获得了不少支持。在很多人看来,外聘保洁员替学生打扫寝室,体现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让孩子打扫也不一定干净,觉得这钱花得值。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连打扫清洁这样的小事都不会或者不愿意做,那其在人格缺失和能力短板的双重缺陷下,很难真正获得成功。实际上现在孩子自理能力的弱化,已使得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现行教育模式下,子辈们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啃老族”的队伍日渐庞大。一个只懂得“拿来主义”的享受者,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劳动不易的艰辛的,也不会有换位思考下的感恩情怀。
当一个孩子独立面对社会惊慌无措之时,他们对家庭、对父母和对社会,除了抱怨还是埋怨。他们纠结而痛苦的泪水,也可能会成为一个家庭和社会难以预知的风险。(堂吉伟德)
来源:光明日报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搜网高考微信平台
高考政策、高考查询、志愿填报、大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