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戴家干在高峰论坛上就《新高考改革与未来人才战略》做主题演讲。
戴家干认为,这一次新高考改革,是在原有高考制度基础上补充、完善、继承、发展和改革,高考的改革一定是以人为本的,要全面评价人才,我们以前倡导的是精英教育,现在不能再用精英教育的思维了,大众化时代,我们需要用更加多元化的思维选拔、培养人才。
以下内容根据戴家干演讲整理而来。
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戴家干
大家上午好!
前段时间,中央四套每天晚上八点,用四天时间播送了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拨乱反正、恢复高考的事件。说句实实在在的话,恢复高考是很不容易的,是我们建国以来,招生考试工作会开的次数最多的(一年开了两次),开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开了四十多天),当时最重要的阻挠问题是什么?观念!文革期间有“两个凡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拍板下,打破这两个凡是,确定1977年恢复高考。
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任何时候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考试制度的改革,它将影响着社会进步,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也是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侧面,一个社会的发展适应着一种考试制度。我们国家是实行家统一考试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从1300多年年的隋唐,到1905年光绪下奏折废除科举,到50年代解放初期各个大学自主招生,到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部分省、部分区域联考,到全国统一考试,都在不断改革。
1、高等教育大众化倒逼高考改革
目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高考改革当中,特别是**总书记很明确的提出来了,我们这一次高考改革,是在原有的考试基础上的补充、完善、继承、发展和改革,我们要坚持国家统一考试这个制度不变。这次改革也是顺应民众呼声,早在200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恢复高考30周年的大型调研,94.7%的人赞成现有的考试制度,92%的人对现有的高考制度提出要改革。
40年来,高考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教育制度,为学生成长、国家成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贡献,这一点我不想再占用更多的时间来谈。
40年来,我们国家从598所大学(含高职高专),到现在已经达到了3000多所;在校学生从85.6万,增加到2600多万;报考人数1977年560万,录取27万,录取率4%多一点,到目前报考人数平均900多万,录取率达到70%—80%,江苏甚至达到92%。用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现在不像过去,过去上大学难,现在是上不了大学难,不让孩子们大学毕业也难。这就是我们目前高等教育的状况,世界所有的名牌大学,淘汰率大体都在20%左右,而我们想让一个孩子不毕业,太难了。
我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今年已经达到43%,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来,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0%,我们提前达到了,这样发展下去我们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能够达到50%,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的阶段。
我们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怎么样?1990年到2000年,我们国家白领岗位7500万个,补充2600万个,毕业生1400万,也就是说,一个大学生平均有两个岗位让他挑选。2000年到2010年,白领岗位总数达到了9700万个,补充了3400万,毕业生4800万,也就是说,一个岗位1.4个人竞争。2010年到2020年,需补充4600万个岗位,毕业人数将近一个亿,两个多人竞争一个岗位。这是我们目前的就业状况。
因此,我们总结了一下,40年来,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位列全球第二位,同时那一年我们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超过了美国。第一制造业大国说明什么?我们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我们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60年的时间进入这个时代,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300多年的历史。
但是,制度可以超越,经济总量可以超越,然而有些过程我们是一定要经历的,特别是教育。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干什么?就这一点而言,比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的认识还没有那么清楚。工业革命时代为什么能产生在英国?就是因为英国是最早的现代教育的发源地,把原来的传统教育——只属于少数人的师徒教育形式,变成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