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0|回复:0

【学业辅导】六成受访大学生择业选二线城市 住房优惠最心动

 attach_img

0

帖子

0

回复

130

积分
最后登录
2020-02-05 13:53:02
注册时间
2020-02-05 13:53:02
楼主
  发表于:2021-06-18 21:00:17|查看用户信息

3月30日,记者来到南京人才市场,这里正在举办有关营销管理、贸易物流和文教传媒类专场招聘会。今年7月将从南通大学毕业的吴婷婷,正在大厅旁细细查看招聘岗位。当得知外地大学生到南京参加面试,可获得1000元面试补贴时,她欣喜地说,“这么好,感受到南京对吸引人才满满的诚意。”

吴婷婷只是今年毕业季求职大军的一员。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820万,再创历史新高。

为了抢夺人才,南京、西安、成都、武汉、宁波等地近日纷纷出台引才新政。面对诸多城市抛出的橄榄枝,吴婷婷们的择业倾向是什么?人才新政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如何?记者设计了一份包含22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对毕业一两年的往届生和在校大学生展开样本调查。

六成受访者首选二线城市

调查问卷发出后,记者共收到137份回复,他们中有七成是在校大学生,三成是毕业一两年的往届生。受访者中,就读高校在一线城市的占43.97%,二线城市的占41.38%,三四线城市的占14.66%。

记者梳理发现,在回答“你希望就业的城市”这一问题时,六成受访者选择二线城市,三成受访者选择一线城市,仅一成选择三四线城市。这主要基于生活成本、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的考量。80.53%的受访者认为房价等生活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76.11%的受访者在选择就业城市时,更看重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71.68%的受访者认为薪酬待遇也很重要。

24岁的潘力新去年从吉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生物医疗工程专业毕业后,为考取东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研究生,准备了大半年。今年考研成绩不太理想的他,开始找工作。“在沈阳找了一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潘力新很苦恼。于是,从没离开过东北的他,决定到南方闯一闯。南京,是他选择的第一站。他说,南京、上海等城市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也大,比较吸引他。“感觉南京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都好,打算逗留半个月,一边游玩一边找工作,实在找不到再去上海看看。”

85.96%的受访者更喜欢中等节奏、有适当休闲娱乐的工作、生活环境。复旦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博士生赵鹏说,本科、硕士都在南京就读,南京高校多,就业选择多,博士毕业后,还是想去南京等二线城市就业定居。

住房优惠政策最引人心动

落户与安居,是一个城市吸引人才必须考虑的两大因素。

吴婷婷说,她的男朋友正在南京高校读研,老家都在淮安的他们,想以后定居南京,但南京房价高,优惠的住房政策是她更关心的。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乔永峰同样关注住房优惠保障。他说,自己老家在山西,来宁工作两年后,又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想留在南京,留下来就面临买房问题,住房优惠对我更有吸引力。”

调查发现,在众多“抢人之策”中,48.25%的受访者更心动于优惠的住房保障或住房补贴政策,26.23%的受访者关注政策对就业创业的激励;仅12.28%的受访者认为落户比较重要;11.4%的受访者选择现金补助。

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认为,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补充新的人才成为影响城市未来全局发展的重要资源。如果城市房价涨得过高,发展机会不太多,人们可能会因生活成本太高、获得感太少而离开。生活的成本,跟个人对发展、成功的预期要匹配。“人才留下,有很多考量,有的需要好的事业发展预期、好的生活保障,同时还希望城市各方面条件不错,适合生活以及有利于子女发展等等。各种诉求都可能是一个人留下来的理由。”

很多二线城市引才新政中的住房补贴、落户政策等,能起到一定吸引人才作用,其中以“薪资吸引”人才是最简单的引才方法。河海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商学院教授陈钢认为,不像上一代人固定在一个地方,90后、00后年轻人更愿意流动。“薪资吸引”的缺点在于开出补贴、优惠后,其他城市可能开出更大补贴和优惠,冲此而来的人就会离开。

人尽其才才算引才成功


针对近期很多城市出台的引才新政,四成受访者表示很有吸引力,六成受访者认为一般。近八成受访者认为积极的引才政策可加强二线城市的人才储备,增强其发展后劲。

“能否吸引更多人才,关乎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胡小武建议,南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需切实提升城市活力,培育更多创新创业土壤,推动创新创业生态链构建,激活一批“独角兽”创新企业发展,“要让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在此看到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是否有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能否提供好的养老、子女教育,城市包容性如何,是否有好的人才发展平台等等,是一个城市留住人非常重要的因素。”陈钢认为,尽管今天引进的大学生都是年轻人,但应该用长远眼光看人才战略。除去住房补贴、落户等,薪资吸引、环境吸引、政策吸引、平台吸引都应该在地方政府的考量之内。

每个城市产业结构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陈钢建议,城市引才需有重点,不应简单要高端人才或本科以上人才,要考虑城市究竟需要什么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体系。新华日报


0

帖子

0

回复

0

积分
最后登录
1970-01-01 08:00:00
注册时间
1970-01-01 08:00:00
会员必须登录才能发布帖子! 点击登录